燒燙燙的實務見解,參考一下囉~
最高法院 106 年 2 月 7 日第 2 次刑事庭會議 2 次刑事庭會議通過決議一則(資料來源:司法院)
一、 原住民未經向主管機關申請,於豐年祭期間,基於其傳統文化祭儀,持自製之獵槍,上山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臺灣水鹿(學名:Rusa unicolor swinhoei)及山羌(學名:Muntiacusreevesi micrurus)各 3 隻,是否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第 41 條第 1 項第 1款之規定?
決議:採乙說。(不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第 41 條第 1 項第 1 款之刑罰規定)
民國 94 年 2 月 5 日公布施行之原住民族基本法,落實保障原住民族基本權,促進原住民族生存發展,建立共存共榮之族群關係,其中第 19 條第 1 項第 1 款、第 2 項明定原住民基於傳統文化、祭儀得在原住民族地區依法從事獵捕「野生動物」之非營利行為,並未將保育類野生動物排除在外。又野生動物保育法2第 21 條之 1 第 1 項於 93 年 2 月 4 日自第 21 條第 5 款移列而單獨立法,亦明定台灣原住民族基於其傳統文化、祭儀,而有獵捕「野生動物」之必要者,不受同法第 17 條第 1 項、第 18 條第 1 項及第 19 條第 1 項各款規定之限制,用以特別保護原住民族之傳統獵捕文化。是原住民族於其傳統文化、祭儀期間,若供各該傳統文化、祭儀之用,且符合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 21 條之 1 第 2 項授權規定而訂頒之「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要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管理辦法」第 6 條及其附表之各項規定,僅事先未經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,持自製獵槍獵捕屬上開辦法第 6 條第 2 項附表所列准許獵捕之保育類野生動物「山羌」、「台灣水鹿」,不能因野生動物保育法第 51 條之 1 僅規定對於未經許可獵捕、宰殺或利用「一般類野生動物」科以行政罰,即認同法第 21 條之 1 第 1 項所謂野生動物僅指一般類野生動物而不包括保育類野生動物。題旨並無同法第 41 條第 1 項第1 款處罰規定之適用。